襄阳医疗污水“变废为宝”:冲厕与灌溉的水质
在水资源愈发紧张的当下,襄阳医疗污水回用成为了缓解用水压力、践行环保理念的重要途径。但医疗污水因富含病原体、化学药剂等特殊污染物,回用之路并不简单,尤其是用于冲厕、绿化灌溉时,对水质有着严苛要求。
医疗污水若用于冲厕,首要考量的是微生物指标。冲厕用水与人体接触频繁,若水中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,如常见的大肠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粪大肠菌群等,容易引发疾病传播。依据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》(GB/T 18920-2020)规定,用于冲厕的再生水,粪大肠菌群数每升不得超过 1000 个。这一标准旨在更大程度降低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,保障人们日常使用的卫生安全。毕竟,冲厕环节中,污水可能会溅到人体皮肤、衣物上,若微生物超标,患病风险将显著增加。
化学需氧量(COD)和生化需氧量(BOD)也是冲厕用水的关键指标。COD 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,BOD 则体现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。医疗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冲厕,COD 一般需控制在 50mg/L 以下,BOD 应低于 10mg/L。这是因为过高的有机物含量,易在管道内滋生细菌、产生污垢,导致管道堵塞,缩短排水系统使用寿命。想象一下,若冲厕水有机物超标,长期使用后,马桶、下水道内壁挂满黏腻污垢,不仅影响排水顺畅,还会散发难闻气味,极大影响生活环境。
当医疗污水用于绿化灌溉时,水质要求又有所不同。微生物指标同样不容忽视,但相对冲厕要求稍低,依据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绿地灌溉水质》(GB/T 25499-2010),粪大肠菌群数每升可放宽至 20000 个。不过,由于灌溉水直接接触植物根系,重金属含量指标变得尤为关键。像汞、镉、铅等重金属,一旦在土壤中积累,会被植物吸收,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,危害健康。例如,汞超标可能导致植物生长异常,且经植物富集后,人食用相关农产品,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。所以,用于绿化灌溉的医疗污水,汞含量需控制在 0.001mg/L 以下,镉不超过 0.01mg/L,铅应低于 0.1mg/L。
此外,灌溉用水的酸碱度(pH 值)也至关重要。大多数植物适宜在 pH 值为 6 - 9 的环境中生长。医疗污水经处理后,pH 值需调整至这一范围,才能保证植物正常吸收养分、茁壮成长。若 pH 值过低呈酸性,会使土壤酸化,影响土壤中微生物活性,降低土壤肥力;pH 值过高呈碱性,同样会阻碍植物对某些营养元素的吸收,导致叶片发黄、生长缓慢等问题。
医疗污水回用为冲厕、绿化灌溉,在满足特定水质要求后,既能节水,又能减轻环境压力。但实现这一目标,需医疗机构配备先进处理工艺,严格把控处理流程,确保每一滴回用的医疗污水都符合标准,真正让 “废水” 重获新生,服务社会。